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杨澜,经历三次申办,她是特殊的奥运人

时间:2018-11-17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在2008位演员的击缶声中盛大开幕,当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仿佛还萦绕在耳边。一晃十年匆匆过,北京离下一个奥运却越来越近。


       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把印有“BEIJING 2022”字样的卡片展示到亿万观众面前,北京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也即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双奥城市”。


双奥城市双奥人


       如今,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已经过去整整三年,现在提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除了巴赫说出的“BEIJING”两个字,还有一段教科书般的陈述演讲。在两次申办奥运的过程中,有一位最不像体育人的“老奥运人”功不可没。


       “虽然我的运动成绩乏善可陈,但是从体育文化、奥运文化的角度,我和许多体育界的人士成为了好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到一种超越自我、拼搏和向上的精神。”杨澜说。


杨澜作申冬奥陈述


       2015年7月31日那天,杨澜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陈述演讲被许多学习英语的人拿来练习和模仿。她流利的英语早已众人皆知,但是一开口的法语陈述,自身散发出的成熟和自信,难以想象这从她知道自己被邀请成为冬奥申委的一员到第一次赴吉隆坡陈述,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次知道北京将申办冬奥会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如果成功的话北京就是双奥城市,那将会是至高的荣誉,我们也完全做得到,但是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被邀请成为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人之一。”杨澜说道。



见证百年奥运梦


杨澜参与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没错,这是杨澜第二次成为中国申办奥运赛事代表团成员之一,第一次是在2001的莫斯科,“今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十周年,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申奥成功那个时刻,到今天已经有17年的历史了,但是仍然记忆犹新,是我人生中特别珍贵的时刻。”当年她作为陈述人,负责文化和教育部分,包括火炬传递、开闭幕式、青少年训练营等等。那个时候在莫斯科的奥申委全体工作人员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几乎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和练习。虽然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紧张,但是到了真正要陈述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


       杨澜回忆说,当时的陈述时间可谓是“惜时如金”,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以秒来计算,“但是我强烈感受到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不仅需要客观理性地陈述申办条件和理由,同时也要在情感上和我们的听众,也就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加强一种联系。”所以,她提议在陈述的最后引用一段话,那就是“马可· 波罗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周围的人问他,你所说的遥远东方美丽国家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马可· 波罗说我告诉你们的还不及我看到的一半。”这个提议得到了奥申委领导的同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在杨澜看来,这个故事是对世界发出一个邀约,请世界到中国来,到北京来,听听中国的故事,看看北京的发展。


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


       “当我们坐在会议大厅等待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结果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可以说既有自信,也感到有些忐忑。”杨澜解释说,因为在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的时候,宣布结果前首先感谢了北京、悉尼等城市的积极参与,但是当时在国内的观众还来不及听完整个句子就高兴地跳了起来,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所以第二次在莫斯科的时候,团员之间都说好一定要稳住,要听萨马兰奇把整个句子说完了再欢呼雀跃,“我记得当萨马兰奇宣布获得胜利的是北京的时候,那个句子确实没有说完刘淇市长就已经跳起来了,我也很快就跳了起来,因为身边的王治郅太高大了,他的胳膊肘一甩又把我按下去了。”回忆起当年发生的小插曲,杨澜还是笑出声来。



与奥运初次相遇


       这个胜利的时刻大家已经等了太久,因为这一等就是8年。早在1993年我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杨澜就已参与其中。当时她作为央视的记者和主持人,参与报道了申奥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接待国际奥委会的考察团,还有主持中英文奥林匹克知识大赛。杨澜的表现得到了各方好评,也得到了何振梁先生的认可,邀请她一同前往蒙特卡洛,如果申奥成功就负责主持庆祝晚会,以作答谢。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只工作了三年的年轻人,杨澜的心情是既担心又兴奋。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展示中国,同时又因为能参与到这一历史事件当中而感到兴奋。


       两票之差,中国落败。“在场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在回国的飞机上何振梁先生还特别走到普通团员所坐的座位上逐一跟大家握手,感谢大家的努力和付出,见到我的时候他饱含热泪地说‘杨澜对不起,让你白跑了一趟。’我当时看到他憔悴的面孔,想到他们对于北京申奥的付出不知要大过我们多少倍,所以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当年发生的点点滴滴,杨澜都还记忆犹新。



坚定的人生转折


       她坦言,第一次申奥失败对她影响非常大,她看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成见,看到了对中国社会的不了解;而另一方面她也认为北京虽然在硬件建设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质和规模,但是在管理能力、跨文化的国际交往能力、传播能力和讲好我们自己故事的能力上还有提高的空间。这也促成了她日后辞职,赴国外继续深造的决定,“还是觉得当时对于世界的了解太肤浅,希望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想当时很多国人也是一方面很失落,一方面也要下定决心,我们只有奋起直追,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才能够赢得下一次机会。”杨澜说。


       出国读书,回国创业,人生几次重大选择都离不开两次申奥陈述的经历。她说过,作为一个传媒工作者,去倾听世界的故事是第一个阶段,讲好中国的故事是第二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创造我们共同的故事,世界大家庭和奥运大家庭的故事。


杨澜在“唱响奥运”栏目中采访席琳迪翁


       杨澜现在正在做的,正是第三阶段的工作。在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杨澜和她的团队制作了推广奥运音乐和歌曲的“唱响奥运”系列活动,奥运会期间还制作了50个奥运人物的专访,包括国内外的运动员、教练员、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官员,以及相关文化人士和教育人士。“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奥运不仅仅是夺金牌,或者关系到民族国家荣誉,更是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增加友谊,共创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要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识到这一点,观念的转变比成功举办奥运的效果来的更为长远。”杨澜也因此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



“备战”北京冬奥会


       现如今,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22年北京将再一次迎来奥运盛会,杨澜和她的团队自然也没有闲着,“在北京冬奥准备周期,我和我的团队通过电视网络节目、大型晚会等形式在推广奥运文化方面,促进青少年冬季运动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今天的体育运动与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这是一个交融发展的过程。”



       从1993年到2015年,杨澜见证了中国从实现百年奥运梦到成为“双奥城市”的历史过程。三次申奥近20年的时间,杨澜个人也在不断的转型,蜕变,和成长。从初出茅庐的主持人记者,到节目制作人,再到媒体企业的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杨澜的个人经历与申奥历程看似不同却又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国家发生的深刻变化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创造更多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机遇, 同时我也怀着一颗生逢其时的感恩之心。”杨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