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刘雅嘉:目标没有实现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

时间:2019年09月19日

1

本期奥友:刘雅嘉


特别忙 特别甜


        “我一直记得在电影观摩课看第一部电影的场景,《理发师的情人》开篇的长镜头,一个老人坐在椅子上,在长长的巷子里,一束光打在头顶,他默默说,‘小时候爸爸告诉我,你的目标没有实现是因为你的愿望不够强烈’。”她是曾经出色的电视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成为奥运人,后来又成为产业和媒体的探路人。如今,作为芒果姐姐小厨房的创始人,身材娇小的刘雅嘉坐在三环边上别有情调的芒果姐姐小厨房里,讲述自己把一个个愿望一点点实现的奇妙人生。


全情投入的奥运人


        坐落在安静的老社区中,从胡同口拐进来,芒果姐姐小厨房猝不及防出现在眼前。戴着大大眼镜的刘雅嘉用“这里特别契合想要的感觉”来描述这间刚刚开业的小厨房。这个爽朗的北京姑娘喜欢温柔地笑啊笑,对于她来说,奥运会似乎是昨天的记忆,一切画面都依然真切,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2003年,北京为筹办奥运会储备人才,在媒体中招募有语言特长的人去英国学习媒体管理,当时还在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工作的刘雅嘉,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得到了这个机会。一年学成归来后,她回到北京电视台,心中充满了对于奥运的期待,“作为一个北京人,那时候就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参与到奥运中,2005年奥组委大量招聘人才,在原领导的引荐下,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奥组委,刘雅嘉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超出她的想象,“奥运会之前,我是个直冲冲的白羊座,奥运磨炼了我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做事情更有韧性,第二就是更有逻辑性。”

最直接的例子是2007年底奥组委内部晚会,备受领导信任的刘雅嘉作为总导演,协调22个部门的节目,“当时以为是内部活动,觉得自己有丰富的电视台文艺节目工作经验,就自己给每个部门排练,但没考虑到还需要走流程写签报,而且每个部门领导都要审。尽管过程艰辛,幸好最后效果很好,这不仅磨炼了我的韧性和耐性,也锻炼了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2

  进入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筹备中国故事,需要文化部的盖章,这让刘雅嘉感受到了坚定付出就会有收获,“我当时每天去文化部上班,从早到晚,就为了拿到他们的盖章,可以尽快开始工作。守了好几天,我不断示弱,尝试各种方法,最后章终于盖好了,我也能从文化部下班了。当时文化部的工作人员都说,这个小姑娘太不容易了。”


        在中国故事筹备过程中,刘雅嘉和他的团队们一起,不断和安保磨合,不断和地方文化部沟通,让他们碰撞出了奥运会期间备受好评的中国故事。她清楚记得,其中最多的一个策划改了22个版本。这其中,四川小屋让她印象最深,“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地震,此前四川配合非常积极,他们也有变脸、蜀绣等特色展示,但地震对于四川人民是非常大的打击,我们当时紧急开会,决定四川小屋由我们来筹钱、准备和执行,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最终效果也非常好。”


        奥运会期间,刘雅嘉还负责了奥运村运动员入村欢迎仪式,一共205个国家和地区,刘雅嘉的团队创造了零失误的优异表现。另外,她还负责中国故事期间的大师对话,请到了余秋雨、易中天这样的文化名人以及周华健、孙燕姿等明星,碰撞出新的火花,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文化品质。


无敌能量的媒体人


        奥运会的经历,让刘雅嘉的内心逐渐丰满,奥运会结束之后,她的人生迎来了新挑战,回到北京台,开启了新一档对话节目。她说,“60分钟的节目,要和看电影一样,保持创新和活力,那时候工作强度比奥运期间还要大。”每一个导演策划会,刘雅嘉都要去参与,每一个节目,都要改很多遍,她的想法满天飞,并且努力把那些天马行空落实到节目中。

3       


        2009年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教育台要做一个舞台剧+晚会形式的音乐剧,刘雅嘉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带领团队筹备,尝试很多创新。比如整台晚会没有主持人,由4个年轻人串场;用穿越的形式,将不同时代跨时空结合起来;场地不是演播室,而是体育场。多样的变化,也让晚会超出预期地完美呈现。


        2010年,徐涛来到北京卫视,目标把北京卫视做成全国一级一类冲到前三名的卫视,那时候刘雅嘉干劲儿特别足。刘雅嘉说,那时候徐总说,“你生活在这个城市,不为这个城市做贡献,不为自己丢脸吗?我就觉得要做些什么,要给这个城市带来荣耀。”新成立的节目《幸福秀》,刘雅嘉全力以赴,三个月之后,节目收视率成为北京卫视第一,全国第二。本来周五播出的50分钟节目,后来改成周六、周日以连续剧形式播出,周一至周五每天35分钟重播,“那时真是没日没夜在工作,我和律师每期节目都要留到最后,因为不仅希望节目制作完美,也更希望通过节目去真正解决问题。有时候回头想,能够实现梦想,就是因为愿望足够强烈。当年我想做记者,不断学习来到北京台,想去做奥运,有了出国学习进入奥组委的经历,之后想做一档收视率特别高的节目,全力以赴在北京卫视实现了。”


激情满满的创业者


4

     

   2012年,刘雅嘉面前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可以让她尝试将媒体与产业结合。在前领导的不舍中,刘雅嘉离开北京卫视来到了教育台,在“忙疯了”的这一年尝试了更多可能,“当时教育频道给了一个亦庄的基地,有演播室,有数字频道。我们用基地做了幼儿园,然后《芒果姐姐小厨房》这档节目孕育而生,节目也在湖南台和爱奇艺播出。同时,她还做了‘中国艺考’这一档最早的艺考真人秀节目,也让她对于教育产业有了更垂直深入的了解。


        那几年,2万平米空间和200多名员工,刘雅嘉都要去管理经营,这无疑是巨大成长,“原来觉得自己是文科生,做不了生意,现在我是生意人,享受做生意。5年经营的经历,让我真正知道节目如何做,从产业上怎么运营,如何来养这个节目,进行更落地的思考。”


        对于食物设计,刘雅嘉一直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做了《芒果姐姐小厨房》,也因为对产业的信心和未来的期待,她脱产去学习了烘焙。学习过程中,她在朋友圈发自己的“作业”,这些美食很快被朋友追捧,“开始就是送朋友,很多人喜欢吃又不好意思被白送,我就开了个微店,但觉得这样做不够规范,而且一个人生产能力有限,就在北京找了一个烘焙学校,2天生产,周一预定周五发货。”


        芒果姐姐小厨房就这样,从屏幕上真正走到刘雅嘉的生活中。上升处女座的她细致入微又想法与众不同,她希望的不仅仅是面包房或者甜品店,她想通过这个厨房,不断研发开拓新产品,跨界和设计师、媒体去沟通,打造每月烘焙设计之星,同时还可以在小厨房进行节目的录制和播出,在线下进行亲子体验课。


        于是,芒果姐姐小厨房就这样延伸到了现实中。舒服放松的午后阳光,将刘雅嘉的大眼睛照的闪亮。她说,“店是一个载体,可以做研发体验中心、做食物设计的教育,在中国大家喜欢美食,传承度也很快,门槛很低,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希望成为知名的甜品师,做最会做节目的米其林三星星厨、烘焙达人。”


        最后,当问起为什么叫芒果姐姐小厨房这个名字,刘雅嘉露出灿烂的微笑,“因为在北京台的时候,我实在是太‘忙’了。”当然,和芒果也有一点关系,“我还记得1999年在深圳街头第一次吃到澳芒,看到红橙黄绿完美的渐变色,切开之后第一口,那种酸甜可口的味道实在太幸福了。后来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就坐下来,吃一口芒果,那一刻的感觉特别美好。”



记者:宋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