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温哥华 唤醒蓝色的冬日记忆

时间:2020-02-23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主办国加拿大并没有进入金牌榜。经过22年的漫长等待,冬奥会再次眷顾了“枫叶之国”,来到了温哥华。这一次,经过22年冰雪历练的加拿大代表团,表现出色,以14枚金牌的成绩高居金牌榜首位,成为继挪威之后占据金牌榜首的冬奥会东道主国家,同时还创造了单届冬奥会上一个国家金牌总数的最高纪录。



温哥华这座面向太平洋,背靠落基山的城市,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加拿大人在赢得2010冬奥会主办权后,就自信满满地向世界宣布,温哥华冬奥会将是一届“从海洋到天空的比赛”。因为这里几乎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一切期待,海洋、湖泊、雪山、森林,动物......尤其在温润的冬日里,温哥华除了拥有最干净最大片的蓝,还能让人享受到上午高山滑雪,下午扬帆出海的乐趣,这里是世界人民向往居住的国度。

图片来源于:加拿大BC省旅游局公众号

作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下简称BC省)最大的城市,温哥华是加西海岸的工商、金融、科技、文化中心。这里拥有清新淡雅的自然美景,世界前三的国土与森林面积,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世界一流城市所能提供的一切顶级享受。而在加拿大BC省的众多世界级滑雪度假胜地中,惠斯勒又一直是“神话”一样的存在。

惠斯勒是位于温哥华以北约120公里的惠斯勒山和黑梳山脚下的一个小镇。这座起源于1962年,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小山村,随着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和跳台滑雪等项目的举办,变得更加举世瞩目。这里有优质的香槟粉雪和世界一流专业的滑雪设施,自1992年以来,惠斯勒几乎每年都会获得国际认证的最佳滑雪度假村大奖,并连续多年被全球著名的《滑雪》杂志评为“北美最佳滑雪胜地”。

图片来源于:加拿大BC省旅游局公众号

温哥华冬奥会回顾

2010年2月12日至2月28日,第二十一届冬奥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历时16天。比赛分3个地区,分别是温哥华、里士满以及惠斯勒。

温哥华冬奥会的吉祥物有三个,它们是根据BC省的神话传说创作的卡通形象。

温哥华冬奥会共有82个国家和地区的2632名运动员参赛,创下当时冬奥会的参赛纪录。其中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加纳、黑山、巴基斯坦、秘鲁和塞尔维亚都是首次参加冬奥会。

温哥华冬奥会设置了7个大项、15个分项、86个小项。本届冬奥会诞生了两项世界纪录,全部出自短道速滑赛场,并且全部由中国运动员创造。本届冬奥会还产生了两位“三冠王”,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就是其中的一位。

温哥华冬奥会奖牌的设计包含丰富的创意,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几项第一:

1.每枚奖牌重达500至576克,是奥运会历史上最重的奖牌;

2.奖牌的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首次呈现起伏的波浪形;

3.温哥华冬奥会奖牌为圆形,冬残奥会奖牌为圆角的方形,两种奖牌面积相等,这在奥运史上是第一次;

4.温哥华冬奥会奖牌和冬残奥会奖牌的正面图案,来源于两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抽象画,每枚奖牌的正面图案只截取画面的一小部分,因此每枚奖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开创了奥运史上的先例。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之路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奥运遗产管理工作,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一、温哥华冬奥会申办阶段,遗产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创造”为主题,形成了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独特的思想体系:

确立“创造遗产”的理念

在申办冬奥会阶段,温哥华申奥委员会首次在申办报告中提出了在赛前“创造遗产”的概念,这一理念贯穿了申办冬奥会和筹办冬奥会2个阶段。

推动“全国创造遗产”的设想

本着“冬奥会是整个国家,而非单个举办城市财富”的理念,广泛动员全国各界的资源,将举办冬奥会带来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体育遗产扩散到加拿大全国。

提出“在奥组委内部设立政府服务部门”的创想

在奥组委内部设立政府服务部门是温哥华奥组委的一大创举,事实证明温哥华奥组委首创的“政府服务部门”是遗产科学管理的良好基石。

实现“设立专门遗产管理机构”的构想

设立2010 Legacies Now作为管理遗产的专门机构,在筹资、发展、活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际奥委会誉为“奥运历史中首个起到催化剂、合作者、串联者作用的遗产机构”。

二、温哥华冬奥会筹办阶段,遗产工作的思路是将“创造”遗产的观念和规划付诸实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分为2个方面:

①有形遗产的“创造”,如奥运场馆、配套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

②无形遗产的“创造”,如通过各种活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社区体育气氛,建立运动员培养体系,帮助青少年树立体育意识等。

三、进入2009年后,随着温哥华冬奥会即将举办,冬奥遗产工作的重点转变为“交流”遗产,主要是温哥华奥组委和2010 Legacies Now同世界各国进行奥运遗产经验的“交流”。2010年2月12日,温哥华冬奥会开幕,与冬奥会比赛同时进行的,还有以遗产经验交流为主题的奥运遗产研讨会。

四、赛后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体育遗产 温哥华冬奥会比赛场馆在赛后利用上既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又开创性地结合自己地区的特点,形成了温哥华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模式。在冬奥会结束后,将比赛场馆就地转化为供社区或学校使用的场馆,继续为当地社区居民和场馆所在学校的学生服务。如哥伦比亚大学雷鸟竞技场在赛后依然为当地市民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服务,且随时可以转换为冰球和冰橇训练比赛场地。此外,各场馆还开创性地结合了自身特点运营。

哥伦比亚体育馆

1983年落成的不列颠哥伦比亚体育馆,是举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场馆,如今,这里时常举办橄榄球、足球等赛事。除了比赛,还不时举行大型展览活动,体育馆内部还有BC体坛名人堂。

罗杰斯体育馆

温哥华冬奥会的部分冰球赛事在这里举行,2010年加拿大就是在这里获得了冬奥会冰球比赛的金牌。罗杰斯体育馆现在是国家冰上曲棍球联盟温哥华加人队的主场。

里士满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

这是温哥华冬奥会速度滑冰的场地,如今是加拿大唯一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原有的速滑赛道被封盖,改造为溜冰场、球场、运动员训练中心等多功能区域。在这里,还可以看展览、学习各种运动知识。

惠斯勒滑行中心

惠斯勒滑行中心是为了举办冬奥会新建成的场馆,在赛后吸引了加拿大雪橇、雪车、钢架雪车协会来此处训练和比赛,同时其他国家的队伍也在重大比赛之前来此训练备战。该中心高水平的配套设施也吸引了国际有舵雪撬联合会世界杯、国际无舵雪撬联合会世界杯、雪橇洲际杯等世界级大赛。

图片来源于:加拿大BC省旅游局公众号

社会遗产 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各类实践,把意识化的社会遗产落实到具体层面,如传承冬奥会志愿精神,建立土著文化中心等。

城市遗产 主要指为举办冬奥会而建立的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温哥华会议中心是冬奥会的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在冬奥会结束后,依然承接各种活动;惠斯勒运动员村的一部分在赛后转型为当地居民的保障性住房。

经济遗产 温哥华旅游业成功利用冬奥会增加了来该地区的旅游人数,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当地旅游业也日渐繁荣。

中国队员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的成绩

中国代表团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共派出92位运动员参赛,夺得了5金2银4铜,列奖牌榜第七位,首次跻身冬奥会金牌及奖牌榜前八名,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冬奥史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5枚金牌中,有4枚由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获得;而申雪/赵宏博更是获得中国首枚花样滑冰冬奥会金牌,这也是亚洲人首枚双人滑冬奥会金牌,打破了俄罗斯选手对这个单项金牌近半个世纪的垄断。




花样滑冰双人滑  申雪/赵宏博

北京时间2010年2月16日,申雪/赵宏博,以总分216.57的成绩圆梦温哥华,这是中国花样滑冰第一枚冬奥会的金牌,并且也创造了国际滑联新的双人滑总分纪录。

短道速滑女子500米  王濛

北京时间2010年2月18日,在万众瞩目的女子500决赛中,王濛以43秒048夺得冠军,成为蝉联冬奥金牌的中国第一人。


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  周洋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1日周洋以0.85秒的优势夺冠,打破了韩国对该项目的金牌垄断,成为历史上第一位20周岁前问鼎冬奥会的中国选手。


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 中国女队

王濛、周洋、孙琳琳和张会组成的中国女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金牌,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集体项目金牌。

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  王濛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王濛获得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三冠王”,同时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统治时代由此开启!

庞清/佟健  花样滑冰双人滑   银牌
李妮娜  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   银牌
郭心心  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   铜牌
刘忠庆  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   铜牌
王北星  速度滑冰女子500米     铜牌
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周妍  女子冰壶   铜牌




信息来源:北京冰雪 中国奥委会官网 加拿大BC省旅游局公众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