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2022前最后一个雪季,北京冬奥会终于迎来“实战演习”

时间:2021年02月25日





北京冬奥会终于迎来“实战演习”


新华社消息,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活动中,当第一位运动员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大跳台跳下时,运行团队的很多工作人员在寒风中流下了热泪。


 2月19日,工作人员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场转运设备
不容易。经过各方反复沟通协商,因疫情一再推迟的“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终于在北京冬奥会之前的最后一个雪季举行了。
2月中下旬进行的是雪上项目和滑行项目的测试。从16日至26日,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3个竞赛场馆群共举行20项测试,邀请部分国内运动员和国内技术官员参与配合,充分检验场地设施、场馆运行和服务保障。被称为“冬奥大脑”的指挥部也首次亮相。


 坐落于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的指挥部
距离冬奥会开幕只有不到一年,本次“实战演习”非常关键,将为组委会提供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机会。
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迎来建成以后的首场正式赛事活动,10天内举办10个小项比赛,这10个项目也是冬奥会赛场上雪车雪橇的所有比赛项目。
女子单人雪橇运动员表示,赛道有一定难度,考验运动员的技术,但整体滑下来感觉“非常舒服”,是一条更加需要节奏感去控制的赛道,冰面非常光滑。
雪车雪橇出发
测试活动虽然参赛规模压缩,但比赛场地不减、防疫要求不减、运行要求不减,要应测尽测、能测尽测,最大限度完成测试任务。
“女子单人雪橇项目是我们国内举办的首场正式的雪橇比赛,对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来说也是一次正式的‘大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测试活动能够提前发现问题,提早想出应对和解决的办法。”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竞赛主任张旭东说。
测试活动期间,坐落于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的指挥部首次亮相。四块大屏连通各个比赛场馆,八个内设机构覆盖重点业务领域,指挥机构囊括城市运行保障,指挥部将在冬奥会赛时成为冬奥主运行中心。
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介绍说,测试活动期间,指挥部主要发挥场馆运行调度、联络枢纽以及信息中枢的作用。
指挥部还专门设有竞赛日程变更委员会。据了解,16日在云顶滑雪公园举行的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比赛,就因风速和气温未达到比赛要求而调整了赛程。

云顶比赛
“我们所有的运行基本上都是按运行计划来的,但是在户外场馆比赛中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或者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场馆团队进行应变。”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运行秘书长马轩说。
疫情防控方面,测试活动也有相应措施,云顶场馆群测试了无接触采访,记者在混合采访区内与运动员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任何防疫措施都会被考虑到,适当增加距离也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谈及场馆混合采访区的设置,曾担任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协调员的乔·菲茨杰拉德说。


 2月19日,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协调官乔·菲茨杰拉德(右)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场与工作人员交流。
测试活动呈现出的效果,得到了菲茨杰拉德在内的多位外籍专家的认可。雪车雪橇竞赛组织专家诺蒙兹·科坦斯认为,从不同角度来看,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他到过和服务过的最好的场馆。
“场馆在建筑以及运行功能方面十分出色,建设过程经过深思熟虑,有非常棒的设施,相信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会很享受。”科坦斯说。
在各竞赛场馆,都活跃着冬奥滑雪医疗队,确保当运动员出现伤病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运动员身边进行医治。
拥有10年滑雪经历的医生张辉良经过选拔,进入冬奥滑雪医疗队,负责雪道救援工作。在张辉良看来,最大挑战是雪道很滑而且不平,救治过程中需要先把自己稳住。对于如何固定伤者头部等具体问题,队员们比较熟练,能够担负起救治任务。


 2月20日拍摄的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医生。
“现在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有能力完成国内高山滑雪比赛的医疗保障任务,也有信心在明年的冬奥会上很好地圆满地完成医疗保障任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保障团队成员白鹏说。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运行团队的很多工作人员觉得,3个多月的汗水和付出,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我们经历了很多辛酸,也经历了很多痛苦,有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互相磨合,也有场地需求方面的一些交流等。这3个多月对大家而言,都是一种不平凡的经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常务副主任穆勇说。
坡面障碍技巧场地修型专家德克·舒曼表示,很开心看到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办,所有事情汇聚在一起,期待明年冬奥会的到来。“筹办工作都在有序进行,还有医疗保障人员在场,让我们工作时感到非常舒适和安全。”

直升机救援
“测试活动是呈现成功赛事的基础。我认为无论在竞赛还是山地运行方面,目前测试活动都十分成功。”自由式滑雪场地设计专家戴维·切拉托说。
相关各方原则上同意,还将于10-12月举办10项测试活动。届时将进行全要素测试,邀请国际奥委会等相关组织代表、各国(地区)运动员、电视转播团队等参加。不过也要视疫情发展情况,由相关各方在活动之前3个月进行评估后最终确定。



“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冬奥“考题”揭晓


北京冬奥会的“实战演习”筹办“可能是这个星球最复杂的活动”千头万绪,场馆设施、赛事运行、医疗服务、应急机制、电力保障、媒体服务……这次关键的冬奥“模考”,究竟考了些什么?各方感受如何?
点开视频,一起来看看吧。


“雪游龙”绽放青春梦想

愿者在冬奥测试活动中展现风

北京冬奥会测试活动近日陆续举行,除了引人关注的赛事,在赛场内外,还有一群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身着深色长裤,红色防寒服映着一张灿烂青春的脸庞,他们就是来自北京几所高校的测试活动志愿者。从场馆运行支持、宣传媒体服务到场馆通行控制、技术保障等工作地点,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年轻的大学生们也在用热情和行动抒发自己的冬奥情怀。


为通过测试活动熟悉冬奥场馆设施流线、测试志愿服务保障、培养志愿者骨干、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流程,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奠定坚实的基础,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24名志愿者,日前受聘服务于正在举办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延庆赛区测试活动。在延庆赛区,首场测试比赛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开赛。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学子也开始了忙碌的志愿服务工作。
李羽葳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受到祖父以及家庭的影响,她从小就对奥运产生了特殊兴趣。2018年平昌冬奥会赛时,在读高三的李羽葳被赛场内外的志愿者的身影吸引住,当时在内心播下了种子,期待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冬奥、参与冬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层层选拔,李羽葳从近6000人中脱颖而出,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站上了雪车雪橇馆中心的赛场。眼下,她正努力服务保障测试活动的顺利进行。“我的岗位是志愿者助理,主要负责记录每日志愿者的工作内容,汇总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书写志愿者培训内容等。”李羽葳说,雪车雪橇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珍惜这次机遇,源自内心深处的冬奥情怀,给予大家无限驱动力。“正所谓: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才能走出我们冬奥志愿者自己的路。”
大一学生潘品妤的志愿服务经历显得更加特别。测试活动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正巧是她19岁生日。在志愿服务团队入驻仪式上,大家唱起生日歌为她庆祝。“穿着红色的制服、吃上蛋糕、收到雪车型的水杯礼物……我的内心无比感激,感动与梦想交织着。在这一天,新的‘旅程’开启。”在一声声祝福声中,潘品妤许下自己的生日愿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还只是一名将上小学的小朋友,当时全家一同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盛大开幕式的情景记忆犹新。如今我正站在北京冬奥的场馆里,在最美好的年华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明年20岁的生日,我希望能在冬奥会赛场度过。”
潘品妤说,虽然自己只有19岁,但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已占据成长过程至少三分之一的时光。而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服务奥运,并用自己的行为带动更多人去参与志愿服务,也是很久以来的愿望。“我期待之后的旅程,用心服务,用心感受、用心记录。”
大二学生张金学作为摄影助理,在测试活动开始前便一直跟着摄影经理熟悉场地、选取点位。“踩点过程中,刘老师会介绍奥运新闻媒体的分工及情况,普及摄影知识,偶尔还会聊聊各自喜欢的球队等。沿着场馆兜兜转转,我们要在事先预定的地点选取最佳的摄影位置和角度,找点位,贴标记,实地取景拍摄,为的是给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冰雪盛会。”
虽然早早地做好心理准备,可测试活动正式开始后,张金学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测试活动的第一天,从早上五点起床,到上午九点刚过,他手机上的计步软件显示,已经走了一万余步,折算下来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测试活动虽然艰辛,但这些早出晚归的日子、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将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张金学说。
同样在“雪游龙”赛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徐圆荃,她的奥运志愿者梦源自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时,只有8岁的她在父亲的带领下,跑遍了北京奥运会所有场馆。在前往“鸟巢”的途中,她看到场馆外围的步行道上有很多志愿者站岗,白色的鸭舌帽、统一的服装、热情洋溢的笑脸,志愿者的阳光形象给徐圆荃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当得知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时,徐圆荃暗自许下心愿,希望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像当年的哥哥姐姐一样。如今,站上测试活动赛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徐圆荃内心激动又自豪,她希望明年冬天能够继续以志愿者身份服务北京冬奥会。“2022年赛时,我在读本科三年级,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充满激情和活力,我期待着为冬奥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图片及信息来源:北京冬奥组委、新华社、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