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绿色办奥”已取得这些成果 北京冬奥组委介绍低碳管理成果

时间:2021-12-30

北京冬奥组委围绕低碳冬奥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

近一段时期,“碳中和”都是热搜词。而早在北京冬奥会申办之初,实现绿色办奥就是北京冬奥会的承诺。5月26日,北京冬奥组委召开会议,介绍了18项减碳管理措施和4项碳中和措施,以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低碳管理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在2019年6月23日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目前各项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方案包括四项具体目标:一是低碳能源,建设低碳能源示范项目,建立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满足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二是低碳场馆,建设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等低碳示范工程,新建永久场馆全部满足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三是低碳交通,赛事举办期间,赛区内交通服务基本实现清洁能源车辆(不含专用车辆)保障;四是低碳标准,推动林业固碳工程,建立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核算标准,创造冬奥遗产。
同时,针对无法避免的碳排放,制定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林业固碳、企业自主行动、碳普惠制等4项碳中和措施。

冬奥场馆全部用“绿电”

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依托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和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均由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于2019年投入运行,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将张家口地区可再生能源输送至北京市。

北京冬奥会赛时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资料图)

据悉,该工程每年向北京地区输送14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将全面满足北京和张家口地区冬奥场馆用电需求。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通过绿电交易平台,赛时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截至目前已有19个场馆在建设期提前用上绿电,赛时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
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低碳工程打造冬奥场馆

据介绍,北京冬奥会不仅充分利用08夏季奥运场馆,在新建冬奥场馆时也全面满足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场馆建设中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建设的“被动房”,也提高了建筑物能效水平。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都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冰上场馆。
新建场馆方面,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刘玉民介绍,针对雪上场馆,北京冬奥创新性的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破解冬奥难题,也填补了国际相关标准的空白。该标准也将是北京冬奥会在规划建设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奥运遗产。至此全部新建雪上场馆均满足绿色三星级标准要求。


场馆制冷过程中产生的高品质余热可以回收利用,用于冰面维护(资料图)

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冰上场馆,采用了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1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实现节能30%以上,能效可以提升20%以上。这不仅使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还将场地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并且制冷过程中产生的高品质余热可以回收利用,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冰面维护浇冰等。这在奥运历史尚属首次,获得国际奥委会的肯定。
北京冬奥还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建设“被动房”,提高了建筑物能效水平。如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建成面积38400平方米,是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并首次在冰场区域采用溶液除湿机组,节能率达77.1%。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建成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1140平方米,通过保温或无热桥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建筑物综合节能率达到51%。

国家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资料图)

高铁+电车+氢能源=低碳交通服务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交通服务,从冬奥会开幕前14天开始,至冬残奥会闭幕后3天结束,共计55天。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赵同安介绍,赛事期间交通服务车基本为清洁能源,占比为历届冬奥会之最。
赵同安介绍,在综合考虑北京冬奥会存在的山高路滑、温低坡陡、超长续航等车辆使用环境,制定了“北京赛区内,主要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主要使用氢燃料车辆”的配置原则。

京张高铁将为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间转运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资料图)

按照车辆筹措方案,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的能源类型包括: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及传统能源车。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预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此外,已经在2019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的京张高铁,将为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间转运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京张高铁是电能驱动;最大运力达到1000余人;从清河站至太子城站,仅需50分钟左右。冬奥组委将在服务冬奥会的高铁站设立接驳保障团队和冬奥专用通道,为乘客优化站内外接驳流线和通行时间。

北京冬奥引领低碳生活方式

在推进“碳中和”项目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也在倡导公众参与,形成绿色冬奥遗产。向国内外宣传北京冬奥会低碳行动的进展与亮点,讲好北京冬奥会“低碳故事”,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据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工业主题园区以来,通过综合利用、改造废旧厂房,利用光伏发电、太阳能照明、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技术,建设绿色高标准的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充分利用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减少纸张及办公用品使用,有效降低碳排放。

太阳能技术(资料图)

林业固碳工程方面,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分别计划完成69万亩和50万亩造林工程,现正组织开展碳汇量监测及核证工作。产生的碳汇量将中和北京冬奥会碳排放,绿化造林工程也为后代留下绿色冬奥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7月2日全国低碳日,正式发布“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自备购物袋、有机轻食、爱用随行杯等低碳行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图片及信息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