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让我找到内心的自己——摇滚青年王厚奇与奥运的难解之缘
“奥运会,就是一种特别高级的仪式感。”
——王厚奇
原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综合处工作人员
现厚阳文化公司负责人
演出中的王厚奇
父亲的传承,内心的热爱,坚持的理想,从毕业的青涩不畏繁琐,到如今的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奥运对于王厚奇来说,是特别美好的一件事。结缘奥组委,遇见爱人,如今他成为父亲,传递这份美好。王厚奇说,奥运,让他找到那个内心的自己。
奥运渊源 父子传承
1992年,小学二年级,看着那些父亲从巴塞罗那带回来的奥运纪念品,王厚奇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1992年我上二年级,那时候觉得全世界除了中国只有美国和日本,不知道还有其他国家。忽然知道了西班牙,巴塞罗那,还有奥运会,看了父亲带回来的各种照片、录像、纪念品,那么远的东西忽然在你眼前,一下就觉得,太震撼了。”
小学时期的王厚奇
“我们全家和奥运都非常有渊源,当年申奥报告中的青年营的部分,是我父亲写的。巴塞罗那奥运会,青年代表团去参加青年营,四个人去考察,团长是我爸爸。”从那之后,五个圆环成为王厚奇莫名的缘分。“我很小就会画那五个圆,什么顺序,什么颜色,都记得特别清楚。画五环、乒乓球、女排,这些都一点点变得清晰。”
2006年,王厚奇大学毕业,机缘巧合,他获得进入奥组委工作的机会,“小时候没有那么强的意识,那么深的理解,以为入场式就是走正步,但奥运会其实并不是这样。后来2008年真的要举办奥运会,有机会到奥组委工作,也是觉得一辈子可能就这一回,还有家人的传承,义无反顾的就去了。”
繁复工作 难掩精彩
年轻小伙子进了奥组委,做得工作却是最简单的收发文,王厚奇笑着说,“公文流转,就是给公文盖戳,报领导。说真的,这都是退休的人干的事儿,开始我去了之后,我爸还说,怎么做这么一个工作,可我当时感觉特别好。”
王厚奇说,“因为奥组委事儿特别多,几万人,想做一件事儿,需要行公文,要写清楚为什么做,怎么弄,请领导批示,先报部门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有的还要再往上报,经常一个事儿很多人要签字 。我们在文化活动部,但有些活动,其他部门也要参与意见,整个公文上上下下要到不同部门流转,签字之后才可以。流转公文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有可能,我就是按照顺序和流程,给不同的领导签字。”这个工作王厚奇一直做到奥运会结束,王厚奇一边比划一边笑着说,后来交接给一个返聘的老奶奶。“看上去无聊的工作,实际很好。”
在奥组委工作时与同事的合影
为了将工作做好,他想了好多办法,“比如公文太多容易丢,我就从办公室翻出来扫描仪扫描所有公文。我电脑里有文件夹,专门装所有这些公文的扫描件。需要的时候,邮件贴一个附件就发过去了。”人际交往能力强也派上了用场,“我和好多领导的秘书搞好关系,和人家说,您把我这个放第一个。这些公文到我手里,我都会认真读一次,真的了解他,知道如何运营,看领导如何批示,他们如何报文。”
奥运经验 受益无穷
奥运会之后,王厚奇开始慢慢去做更多自己的工作,从那会儿开始,他就是”创业青年“,奥组委的工作经历,给了他非常多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奥组委的工作特别复杂,明明五分钟能解决的事儿,非要报公文。现在做一些大项目,一年有一百多场演出,就发现奥运会那时候的流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流程,有很强大的纠错功能。有时候我们做决定确实是快,但是会出现很多问题,问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细心的王厚奇还留着当时很多工作的文件,“我们现在还会用之前的一些模板,我不开玩笑的说,这是奥运标准,这都是顶级的标准。这些流程和工作的方式,其实特别高级,到现在也不过时。”
王厚奇是个有着自己坚定想法的人,他说,没有什么人特别容易被改变,我觉得奥运如果让我来形容,更像是一个机会去发现自己。“没有奥运会,我可能也会是这样,但是可能没有那么直接发现我的特点,我发现我就是特别能帮助别人。”他笑着回忆起,“那时候做了一件特别牛的事儿。当时领导要去澳洲考察,说越快越好。上午开完会,我就马上开始申请,要申请公务护照,然后办签证,领导批示,申请钱,去买机票,才能去。结果,所有的事情一下午全部解决掉,晚上就飞了。当时大家都会谢谢我,我就觉得自己挺棒的,我有这个能力,去帮助所有人。”
在王厚奇看来,奥运会不是体育比赛,是一个大秀。他说,“我常常想,我们到底从奥运会学什么,奥运会最优秀的是他的仪式感,心里的震撼和刺激。因为他存在很高级的仪式感,超越自我的幸福感。”他一直是绿色狂飙的成员,他说,“在工体我们为什么那么开场,大家的呐喊,围巾墙,这些都是仪式,所有的价值和意义都是内心升腾起来的。”
与“绿色同城”足球队的朋友在一起
奥运会结束后,王厚奇的工作有很多变动,热爱文化的他开始了自主创业,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文化产业。波澜不惊是王厚奇的态度,作为作品的出版方,也正因为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最终做到了民营公司京剧界顶级的位置。“开始我们投资小剧场京剧,就是从我们的角度去诠释京剧。京剧其实非常酷,是超越各种表演形式的一种表现,现在我们做一些创新的东西,往前走去推动京剧发展,我们做了小剧场京剧《春日宴》,将话剧和京剧演员结合起来,大获成功。”
王厚奇说,“我们排练的过程中,郭宝昌老师来看我们排戏,说我想给你们指导指导,不要钱。我们简直太幸运了!后来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一直在找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团队帮他做大宅门的京剧版。”上个月,京剧版《大宅门》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王厚奇很自豪,“好评如潮,所有人看了都说太棒了!”
京剧版《大宅门》剧照
王厚奇的公司还在做一些东西方结合的新尝试,“现在我们把捷克的东西拿过来,加入中国的元素,让他更有趣。”对于公司的经营理念,他也有非常踏实的想法,“做戏的模式其实很传统,压力很大。我们很多时候会专注做产品就忘了市场,现在也是找了一家公司合并了,我们主要做产品,他们做市场,这样可以结合双方的优势,也是现阶段比较好的方式。”
奥运情缘 开花结果
王厚奇的爱情,也和奥组委的工作有着特别直接的联系,“我和我老婆也是之前都是奥组委的,工作的时候接触不多,她下场馆。之后她去国外念书,我正好带着乐团去巡演,wifi不好,找不到路,我就发了个微博,她看见我的微博找路,就通过网络给我指路,后来我们就在一起了。”
乐队演出中的王厚奇
奥运牵手的爱情,在王厚奇的生活中延续,他们的儿子还不到一岁,但已经可以和这个喜欢唱歌的爸爸交流了,“我一直都非常喜欢音乐,还差点做了专业歌手。奥运会期间,也一直兼职唱歌。大学在英国读书,回国之后我们乐队还继续排练。”
奥运会期间,王厚奇和几个摇滚圈的朋友写了《不灭的火焰》,送到参选奥运歌曲的部门。“最后选十首奥运歌曲,我们排名第十一,给了一个证书,我们也特别开心。”他笑的好像回到那个时候,“我还一直在酒吧唱歌,我们文化活动部还组织集体去看我演出,在一个后海的酒吧。特别有意思。现在能用音乐和儿子交流,他话还不会说,但我弹琴唱歌,他高兴了他能和我一块唱,就觉得比什么都有意义。”
奥运会,让王厚奇收获了爱情、友情,还有宝贵的人生经历。从父亲那里,传承来的奥运情结,也将继续,从他身上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