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北京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传承奥运品质 设计扮美生活

时间:2017年10月18日

曾辉很忙,联系时他正在乌镇操持“中国动漫奠基人”张光宇的画展。采访约在了他回北京的第二天,而采访后的第二天他还要赶往郑州帮助当地策划一个非遗项目。作为北京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要关照的事情很多。

2

曾辉

原北京奥组委景观设计实施处处长

现北京设计周策划总监


北京奥组委的经历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转折性阶段,也帮助我形成了明确的价值观。

重新回顾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经历以及后来的工作走向,让曾辉得以借机梳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艺术理念。立领白色麻衬衫,黑色方框眼镜,在随性中不着痕迹地透出一丝不落俗套的艺术范儿。


学识决定气质。大学学设计的曾辉始终没有离开过艺术,而进入北京奥组委工作被曾辉形容为“参与到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大型项目,是人生中难得一遇的历史机遇和重要经历”。


彼时的曾辉已经离开中央工艺美院教师岗位,全身投入到毕业后成立的设计公司的发展中。公司已经在国内VI设计领域小有名气,到1998年时已经承接了中信、伊利、国航、一汽等大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项目,并部分参与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品设计制作。正是关于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丰富经历,让曾辉顺利进入北京奥组委,并通过对当时一片空白的视觉体系的创造性突破,确立了北京奥运会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明确并形成了他自己的美学理念和设计思想。


探索
把东方美学融入北京奥运视觉体系


谈话打开了一扇开启记忆的大门,谈起奥运经历,仿佛走进时光隧道,借助由暗及亮的光,曾辉由沉静逐渐激昂起来。


凡是亲历过北京奥运会的人,一定对奥运期间随处可见的独特的奥运景观、符号、图案、色彩印象深刻——街道两侧的道旗、楼体上的景观、艺术装置、场地周边围档、吉祥物、会徽、图标,无不营造出浓郁的奥运氛围。这些都是曾辉团队的工作硕果。


城市景观是奥运会的脸面,是视觉最主要的载体,置身于奥运环境中的人们意识不到,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通用景观就有15种,特种景观几十种。在‘同一个奥运,同一个形象’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所有的景观设计追求视觉的统一性,同时保持差异性,呈现出既统一又丰富的视觉秩序。


3

一切是从担任北京奥组委景观设计实施处处长开始铺展开来的。临近北京奥运会开幕,奥运视觉体系和景观设计工作紧锣密鼓展开。2006年,根据奥运筹办工作要求,曾辉带领团队制定了奥运会形象景观整体规划,梳理了奥运会各个形象元素和运用系统的规则,通过分区、分层、分级的原则和模式,找出奥运会不同场馆的共性原则,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奥运形象景观设计和实施的完整计划。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现在看来也不过时,把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的视觉形象体系做了完整的梳理,在奥林匹克史上都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模式。


鉴于曾辉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验,他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设计管理的专业介入,也始终认为奥运景观设计本质上是以设计管理为方法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一个大型活动和运动会,提供片段式的、毫无关联的形象。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曾辉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在信息时代展现奥运会景观的作用和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国家形象,如何更好地让中国文化特质与国际通用语言融合,如何让东方美学与奥林匹克运行模式有机融合衔接。既让国际社会看到北京奥运会中的中国特质、中国元素,也让中国人认识到一个国际大型项目规范化的运行模式和高品质的传达方式。“不夸张地说,我们当时制定的视觉管理体系规划是奥运会在形象景观方面的一部宪法,带引号的宪法。”笑着的曾辉谦虚中透着些许骄傲。


正是曾辉及团队的卓越工作,北京奥运会甫一开幕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与认可,粉碎了之前某些“中国的设计与制造是粗制滥造的”的担忧,“我记得是开幕后的第三天,萨马兰奇提出要见一下形象景观团队,在合影之后,萨马兰奇对我们所有人说,这是他看到过的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4



延续
美的教育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


愿意到有文化的机构工作,做有文化品位的事儿”始终是曾辉的内在追求。所以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曾辉选择到国家大剧院担任艺术品部部长,负责艺术展览、艺术品收藏、空间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那时国家大剧院刚刚起步,主要以各种形式的表演为主,展览也是以表演艺术为主题,曾辉到岗之后把艺术展览扩展到绘画、雕塑、设计等当代艺术形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京剧、歌剧展等内容。曾辉认为,即使是表演艺术为主的艺术殿堂,也应该是综合艺术的展示和推广平台,使前来看演出的观众可以置身于一个美的艺术空间,接受美的熏陶,“他们走过摆放了不同艺术品、艺术装置的走廊所受到的视觉洗礼,远胜过那里仅仅摆放了几盆花。”


经过曾辉的不断努力,国家大剧院里逐渐形成一种艺术氛围,构成了独特的公共空间艺术品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愿意到国家大剧院举办画展、雕塑展、设计作品展,从而又顺势形成了展陈体系和收藏体系。国家大剧院咖啡馆里至今摆放着一艘乐器形状的帆船,上面刻有音符和中国古诗词,是一件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优秀作品。这是曾辉在中国美术馆看展时无意发现的,是一位希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经过与艺术家的现场沟通,这位艺术家欣然捐赠。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曾辉说正是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经历,让他形成了系统的艺术管理观,不再孤立地看待每一件作品、每一个项目,会自觉整合最好的文化艺术资源为我所用。

5



引领
推动设计美学与生活融合


2009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开幕式的国际艺术设计大会给曾辉提供了另一个平台,他参与了开幕式的筹备工作。那次大会堪称全球规模最大的设计类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设计类别内容丰富,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并形成了重要成果——北京国际设计周


当时北京正在申办设计之都,如何让北京可以被称为设计之都,如何让设计在中国得到认知和提升,如何提高公众的审美,让大家知道设计对于生活的好处,让生活处处有设计,人人有设计概念,这是北京设计周要传达的理念。


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美的缺失却日益显现出来,加强公民的美学教育成为必然。通过美学教育让中国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更有美学品味,是蔡元培、张丁等老一辈教育家、艺术家的文化责任,也是曾辉一直以来的理想,所以2010年6月曾辉要求调到歌华集团,筹备北京设计周。


曾辉依然延续着在北京奥组委工作时形成的管理思维,先确定运营模式和艺术管理模式,并开始探索市场化道路,尝试把设计转化成商业价值,不仅仅是专业圈内的文化活动。本着这样的原则和理念,北京设计周定位为大众的设计周,让设计融入生活,走进商业圈。在798、751、77、尚都等艺术区之后,前门东区、王府井、侨福芳草地、颐提港等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加入进来。


去年设计周期间的500个活动遍布北京28个区域,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更多的市民随处受到设计的熏陶,了解设计,同时也更好地让设计和商业结合,帮助人们在消费时选择有设计感的产品,逐渐培养具有美学趣味的消费品位。目前,曾辉正在与文化部沟通,参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这个计划包括重振景德镇陶瓷、乡村营造、传统纺织等,唤醒人们对传统美学的记忆。

6


现在的曾辉,更像一个艺术策展人、设计推广人、美学布道者,无论是设计消费、大设计等概念的提出,还是设计商业化的探索、对传统文化工艺的重振,始终因循着设计扮美生活的理念,没有放下一个有情怀、有理想的文化人的责任:


培养根植人心的美学价值和美学判断,提高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水平,让更多人了解设计,热爱设计,进而消费设计。 


北京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奥运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但奥运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将再一次迎来冬奥盛会,曾辉的奥运情结和专业经历,让他不能无动于衷。现在的曾辉通过组织参与会徽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方式,再度与奥运连接。作为奥运之家形象景观类群体的召集人,曾辉也准备有所动作,“可以去组织一些与奥运、与奥运人生活有关的事儿。具体还没有想好,但只有有机会一定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