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何振梁申奥日记》:中国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年01月27日

       在中华大地上举办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我国人民多年的期待。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都曾指出,有朝一日,我国要举办世界性的大运动会。1979年2月当我国还在为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而奋斗时,邓小平同志就已高瞻远瞩地对日本外宾说,当条件成熟时,“我们可以承担在中国举行奥运会”。

   

       1990年7月在亚运会筹备工作期间,到建筑工地视察的邓小平同志再次问:“你们对申办奥运会下决心了没有?”


       3个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壮丽的闭幕式上,观众席上打出了大字横幅“亚运成功,众盼奥运”。


       这是13亿中国人民的心声!


——何振梁《何振梁申奥日记》



       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与奥运失之交臂。2001年,北京以压倒性优势取得奥运主办权,实现中国百年奥运梦。作为北京两次申奥的亲历者,由何振梁先生亲笔完成的《何振梁申奥日记》,摘录了何振梁私人日记中与北京两次申奥有关的内容。


       本书以何振梁先生的独特视角、真切感受,讲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申奥的整个曲折、艰辛的历史进程及他本人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以何振梁为代表的申奥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处变不惊、灵活斗争的“智慧”以及发愤图强、鞠躬尽瘁的“爱国心”。



       全书解密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北京两次申奥为何如此艰难?当时我们主要面临哪些困难?我们申奥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攻我的主要借口是什么?哪些国际友人曾经无私地支持过我们?我们是如何开展申奥工作,一票票地去争取,一步步地走向胜利的?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何振梁申奥日记》记录申奥、追忆申奥,也记录了那些年奥运人的艰辛与幸福,同样也让我们以更加喜悦的心情迎接北京冬奥会。


何振梁的奥运人生



       何振梁,浙江上虞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曾多次担任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翻译,并多次参加重大对外活动的翻译工作。曾参加反对国际体育界少数人制造的“两个中国”阴谋长达二十余年的斗争,终于在1979年恢复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席位。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85年任国际奥委会执委。1989年至1993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94年、1999年又两次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在担任国际奥委会执委及副主席的四次竞选中,三次以全票当选。


       曾两次被德国《国际体育通讯》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1989年当选为中国奥委会主席。1990年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1993年发起东亚运动会并任东亚运动会协会第一任主席。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任申办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第二次申奥时任申办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2015年1月4日,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众人荐语 


       我们一起经历过无数令人扬眉吐气的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时刻。他是我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在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历次重大事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担任了十几年国际奥委会的执委(包括副主席),成为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如此重要职务的第一人。他为维护和提高中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荣高棠(新中国体育事业开拓者)


       他是国际奥委会中我最亲近的朋友之一。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他对国家的忠诚,也就是完完全全的投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好几种语言的完美掌握、他的经历以及他的政治经验,是他完成国际奥委会的各项使命的宝贵手段。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事情是不可能的。对于人们认为是行不通的事,他却视之为一种应予面对的挑战和发挥创造性的召唤。

——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如果没有像何振梁这样的人所作出的努力,奥林匹克运动不可能在当今社会里享有今天这样的地位。1981年以来,他将自己关于体育工作的全部宝贵经验和知识带给了国际奥委会。何振梁实际上为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原则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他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则是为北京成功地争取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既是他毕生的梦想,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国际奥委会以有何振梁这样一位优秀的、出类拔萃的人士作为委员而自豪。

——罗格(原国际奥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