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开启“二七厂”新的未来
10月10日至10月12日,2019-2020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直通国际比赛选拔赛在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展开,在这次赛事中,令人关注的除了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还有首次在赛事中亮相的拥有与国家速滑馆同等规模冰面的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该速滑馆由400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上训练场馆及相关服务用房等附属配套设施组成,将承担2022冬奥会400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训练。
<center>
</center>
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由二七机车公司老厂区改建而成。改建工程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和北京体育大学三方联合建设。二七机车厂已有120多年的历史,2018年3月,它正式宣告停产。二七机车厂曾有“接轨世界、牵引未来”的口号, 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建设为旧厂房带来了新生,也为这片老工业园区开启了新的未来。
<center>
</center>
概况
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配套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家队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训练“大本营”,帮助运动员训练冲击92块金牌。基地总建筑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包括速滑馆、轮滑馆、职工宿舍和康复医疗中心(游泳馆),其中,率先开建的速滑馆可谓大有来头。就像是北五环国家速滑馆的孪生姐妹,科研基地内的速滑馆拥有与“冰丝带”同等规模、同等工艺的1.2万平方米冰面,也秉持着相同的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呼吸”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
<center></center>
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不仅体现在运动场上,也体现在场馆的改造中。速滑馆由二七公司原冲压备料车间分厂改扩建而成,从改建开工到投入使用仅用时一年。一年前的速滑馆所在地还只是旧厂房拆除后的坑,而如今已经交付使用,工程进展之快让前来参观的外籍专家惊叹不已。今年6月,建设团队接到国家体育总局布置的速度滑冰国家队直通赛任务,立刻转换了建设重点,多项准备工作平行开展,践行“一刻也不能停,一步都不能错,一天也耽误不起”的备战要求,按质按量按期将速滑馆投入使用。
<center></center>
国际标准
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速滑馆由一块400米大道速滑冰场和内圈两块61×31米冰场组成,可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提供训练场地,所有场地均满足奥运会比赛要求。
<center></center>
同时,该速滑馆是亚洲首个二氧化碳制冰速滑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精密控制环保二氧化碳制冷剂在冰面下10公里长的合金钢管中昼夜不停地进行气液相变蒸发,确保一万平方米的整个真冰冰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冰面温度均匀性,温度误差不超过1℃。
<center></center>
场馆的制冰系统主要由四台压缩机,两个储液罐,以及板换组成。据工程师介绍,电脑控制编程已经完成,调控速滑馆内温度湿度等多项指标将通过电脑控制来实现,系统后面有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一旦电脑不能启动,值班人员将通过手动控制操控配电箱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系统工作的万无一失。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绿色、节俭、共享、廉洁”理念贯穿了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全过程管理中。
速滑馆充分利用原厂旧钢柱,取得了“老旧工业建筑钢结构构件改造再利用综合施工技术研究”的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外老工业遗址改造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前期采用冷拆除技术对原建筑物进行保护性拆除,将旧钢柱拔出后送进工厂进行除锈、翻新等处理,然后两根旧钢柱合为一根,92根旧钢柱与新增钢柱共同撑起近18000平米的速滑馆。
<center></center>
拆除的建筑碎料也以新形式留存,通过引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新工艺,将建筑垃圾粉碎为再生骨料,以这些骨料为原料生产再生水泥制品,并原位用于基地的工程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率目标值经测算达95%以上。
基地的其他设施如康复医疗中心、综合训练风洞实验室、六自由度训练一馆、六自由度训练二馆等建筑仍在施工中。基地后续运营也将响应国家号召,在训练之余开放给公众进行上冰体验。
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不但建设速度快,而且科技含量高,创造多项我国第一:即北京第一个大道滑冰室内训练馆,我国第一个标准的室内轮滑馆,我国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场馆,我国第一个体育风洞。基地的建成使用能够较好满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工作需要,是“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真实写照。
<center></center>
内容及图片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