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蕴含中国人刚柔并济的智慧
夜晚中的国家速滑馆
今年6月底,国家速滑馆工程首块幕墙玻璃正式吊装就位,标志着国家速滑馆正式开始“穿外衣”。9月底,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实现“丝带飞舞”。日前,国家速滑馆设计总负责人郑方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冰丝带”的设计灵感和难点。
说到丝带的数量,最初的方案有很多很多丝带,最终采用22这个数字,是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2022年。22条飘逸的丝带,就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风驰电掣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
原先建筑的中线偏西,临时看台全部集中在东侧。这样不对称布局导致内部空间、结构、幕墙和丝带体系全部不规则。所以,在方案深化的时候,最初决定建筑中线与场地中线重合,极大优化了建筑的基准几何体系,既保持动感的外观,工程技术又可以实施。如果不是这个优化,恐怕很难在这么短时间完成设计和建造。
最早的时候主要有钢桁架、索网两种屋面结构方案。采用索网结构是陈彬磊总监的决定。超大跨度,桁架更为成熟,而索网更轻盈。双曲面马鞍形屋顶,又是索网受力最有效的形式。这样,建筑形式、结构体系和节能考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面向未来的设计会采用最少的材料,覆盖最广阔的空间,更轻盈,更高效。
来源:新京报丨记者: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