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无缝切换“冰立方” 五棵松“冰菱花”惊艳亮相
据市重大项目办介绍,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实现完工的改造场馆。目前,场馆比赛大厅内已开始新一轮的场地转换结构搭建,全新的冰面将于年底前完成。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该场馆在2019年首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成为世界首座完成“冰水转换”的场馆,实现了“水立方”变为“冰立方”的华丽转身。当年12月,场馆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并完成了赛道认证,成为第一个开启了高规格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
根据改造方案,“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筑、结构、防水、膜维修等工程领域,约70个独立施工区,50000平方米的改造面积。“改造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转换。”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透露,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从而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这种转换模式不仅实现了“水立方”与“冰立方”互换,还实现了转换材料重复利用,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目前,按照原定测试赛计划,“水立方”已启动第二次“水冰转换”工作,比赛大厅内已开始新一轮的场地转换结构搭建,全新的冰面将于年底前完成,也将为公众提供新一轮的冰上体验活动场所。
市国资公司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后,比赛大厅将具备冰上赛事、水上赛事及大型商业活动的承办条件。赛后,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将成为“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同时,为做好场馆的后期运营,国家游泳中心还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两块冰面,一块为标准冰场、另一块为冰壶场地。届时,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助力。
“冰菱花”惊艳亮相: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完工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介绍,北京冬奥会冰球训练场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完工,即将进行制冰。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东南侧,总建筑面积约38960平方米。地下两层为冰场,地上两层为体育文化配套用房和900个座位的剧场。北京冬奥会期间,场馆为运动员热身和训练场地,设地下专用通道与比赛场馆相连。赛后将以青少年俱乐部培训、体能和健身中心运营为主,并结合赛事、活动和商业满足群众健身、娱乐需求。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效果图
场馆业主单位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马辛介绍,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是一座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场馆。场馆设置两块标准冰球场地,为30×60米和26×60米尺寸的可转换冰场,采用北京冬奥会新建冰场大规模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进行制冰,相比传统制冰系统节约综合能耗40%以上,且冰面质量更优,保证各区域温度一致,使用该系统制冰还可回收制冰机组余热,直接制取60℃至65℃热水用于供热,余热回收效率超过75%。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采用超低能耗专项技术建造。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合理利用自然采光等方式改善地上及地下功能房间采光效果,屋面安装年供电约70万度的600kW光伏发电系统,满足场馆部分用电需求。冰场还配备溶液除湿系统,相比传统转轮除湿系统可降低约50%能耗、约70%运行费用。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
和场馆功能同步亮相的,还有惊艳的“冰菱花”外幕墙设计。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建筑外立面采用格栅幕墙体系,兼具层次美感和遮阳实效。格栅幕墙由5种颜色组成,通过先进技术进行色彩分布、定位计算和精准控制,夜间可实现多彩雪花飘落特效,让人仿佛走进“冰雪世界”。
END
信息及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