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中国传统冰雪活动探(三)

时间:2021年09月17日

中国传统冰雪活动尽管出现早,但毕竟受地域气候文化等限制,长时期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史记》卷1《夏本纪》记载大禹治理水患时使用过滑泥板:“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以开九州岛,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其文后面有刘宋时期学者裴骃引用三国曹魏时期学者孟康、如淳的注释,说“泥行乘橇”的“橇形如箕,擿形泥土”,“谓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唐开元年间学者张守节注释:“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脚,泥上擿进,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① 他们所解释的大禹滑泥板,与传统的滑雪板相似,分析当时这类滑行工具是存在的,但在唐朝以前文献中一直没有看到明确记载。
唐朝文献《隋书》(魏征等撰、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修成)、《北史》(李延寿撰、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修成)《通典》(杜佑撰、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修成)等明确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冰雪活动。
《隋书》卷84《北狄列传》“室韦”条记载:“室韦,契丹之类也。----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北史》卷94“室韦”条所载略同。隋唐时期的室韦族,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一个多源的民族综合体,主体部分出自东胡,与契丹族属相同,分南北两部分,“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北室韦居地主要在今黑龙江及嫩江流域。因其居地有很多积雪,人们害怕落入陷阱里,于是便骑着雪板行走。说明此时期的室韦人已经使用了木制的滑雪工具。
《通典》卷199《边防》“拔野古”条记载:“拔野古者,亦铁勒之别部。----贞观二十一年(647)举其步来降。-----人皆著木脚,冰上逐鹿。”拔野古是铁勒民族的的一个部落。据《隋书》卷84《北狄》“铁勒”条载,当时铁勒分布在北方大漠南北的辽阔地区,有四十多种不同名称的部落,他们“虽姓氏各别,总谓为铁勒”。隋朝时铁勒受突厥控制,唐朝前期突厥衰弱,其中拔野古摆脱突厥后,居住在黑龙江贝尔池一带,唐朝设幽陵都督府管辖。这里提到拔野古族人脚踩木质器具滑行于冰上追兽打猎。
杜佑《通典》卷200《边防》“拔悉弥”条记载:“拔悉弥一名弊刺国,隋时闻焉。在北庭北海南,结骨东南,依山散居。-----其人雄健,能射猎。国多雪,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其状似楯而头高,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令毛著雪而滑,如著屧屐,缚之足下。若下阪,走过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拔悉弥也是铁勒民族的一支,早期游牧于北庭北海即今额尔齐斯河、贝加尔湖以南广大区域。冬季滑雪逐鹿所用的木马工具,从形状、构成到方法说得很形象了,其中特别指出所用木马之下,“以马皮顺毛衣之,令毛著雪而滑”,可视为“毛皮滑雪板”。贞观二十三年(649) 拔悉弥遣使入唐,后来其“地与众归回纥”。
杜佑还记载了唐朝东北亚、北亚的古国及民族的冰雪活动。《通典》卷200《边防》“流鬼”条记载: “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设靺鞨船行十五日。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 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以唐贞观十四年(640),三译而来朝贡。”现代学者考证,东北亚流鬼国大致位置在现在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一带,是当时与唐通使的亚洲国家中地域最北的一国。
杜佑《通典》卷200《边防》 “结骨国”条记载:“结骨在回纥西北三千里,胜兵八万。----其国猎兽皆乘木马,升降山隥,追赴若飞。---自古未通中国。大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其君长遂身入朝。”结骨作为游牧民族,与铁勒、回鶻、黠戛斯等民族交流融合,长期住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后有一部分向西南迁徙,至唐朝建立通使友好关系。
上述文献中所称室韦、拔野古、拔悉弥、流鬼、结骨等民族,皆属魏晋隋唐时期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皆在冬季出于生活生产需要开展冰雪活动。当时北方游牧民族部落繁多,无固定居所,长期过着“畜牧逐水草”的生活。秦汉以后中原华夏各族与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联系加强,相互间有经济交流或军事冲突,有隶属或通使等关系。
由于受时间或资料等限制,唐朝文献不可能全面反映北方游牧民族冰雪活动的情况。如,生活在唐朝北部叶尼塞河至贝加尔湖一带的都播民族,与弥列、哥饿支民族同隶属于黠戛斯(原称“坚昆”、“结骨”等),唐朝文献对此记载较简单,没有反映冰雪活动。而到宋朝欧阳修、宋祁主持修撰的《新唐书》卷142《回鹘下》“黠戛斯”条具体记载:“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所谓“木马突厥”当是黠戛斯因其习俗木马滑行而名。“乘木马驰冰上”之时,以木板系于脚下,以弯木(滑雪杖)支撑腋下,瞬间滑出百步,速度飞快。描写的极具动感,弥补了唐朝文献之不足。
现代体育运动中,冰与雪上竞技项目及工具都有明确刬分,中国古代冰与雪活动常常相伴而行,使用的工具基本通用,并没有明确划分。例如上述文献提到“骑木而行”;“人皆著木脚,冰上逐鹿”;“以木为马,雪上逐鹿”;“以践层冰,逐及奔兽”;“乘木马驰冰上”等等,反映唐宋时期北方诸多民族主要采用脚踩木质器具即“木马”形式,在雪上或冰上追兽打猎,很难区别孰先孰后。似乎不能说“滑冰是远远晚于滑雪而出现的一种冰上活动”。再从自然天气来说,雪和冰都是由水受冷变成,两者常相伴而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环境既可滑雪,也可滑冰。
唐朝以前已有冰雪活动,为何至唐朝文献才有明确记载。这应与国力及史学发展有关。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秦汉以前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联系较少。秦汉以后出现割据混战,隋唐再度统一,为民族交流、史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唐朝疆域辽阔、政策开放,与周边民族建立了广泛的友好交流关系。唐朝盛时北方诸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唐太宗重视以史为鉴,在纪传体二十四部正史中,有八部正史是在唐太宗贞观时期到唐高宗显庆初期完成的。这八部正史是:《晋书》(房玄龄等撰)《梁书》(姚思廉撰 )《陈书》(姚思廉撰)《北齐书》(李百药撰)《周书》(令狐德棻等撰)《隋书》(魏征等撰)《南史》与《北史》(皆为李延寿撰)。主持修史者都遴选优秀人才。唐中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杜佑,倾注半生心力所撰《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史料价值极高,包括搜集了北方游牧民族有关冰雪活动的宝贵资料。

唐朝文献明确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冰雪活动

①《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51-52页。

②《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882-1883页。

③《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3130页。

④《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第5468页。

⑤《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880页。

⑥《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第5490页。

《新唐书》卷217《回鹘》“拔悉蜜”条,中华书局1975年,第6143--6144页。

⑧《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第5491页。

⑨《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第5492-5493页。

⑩参照宋王溥《唐会要》卷100“结骨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120 页。

⑪《新唐书》卷217《回鹘》“拔悉蜜”条,中华书局1975年,第6148页。

特约作者
孔繁敏:京张冬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教授。著名的奥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