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从“我”到“我们”,这个春节见证中国自信

时间:2022年02月12日

时隔14年,奥运火炬再次在北京燃起,创意、浪漫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全世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那朵“人类共同的雪花”;从一开始冬季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相对缓慢,到如今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举国冰雪热情;这个春节,我们感受到中国14年间跨越的脉动,被从“我”到“我们”的中国自信、中国底气刷屏、感动!


图片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从“我”到“我们”,是14年间中国惊人的跨越和发展。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对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文明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验。14年前,人们挤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以短信和彩信方式提供奥运赛前、赛时、赛后资讯。今天,我们不但能在智能手机上观看比赛,随时随地参与互动,本届冬奥会更首次实现核心系统全面上云。


“如今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人们从北京乘坐高铁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一天之内就可以在北京和张家口、延庆之间往返,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前总监、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高级专家安东尼·埃德加,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的近20年里,往返北京40余次,但巨大的变化仍令他惊叹。


图片

12月30日,G2505次列车驶入京张高铁张家口站。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从“我”到“我们”,是攻坚克难的大国气魄。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同,今年的北京冬奥会面临疫情挑战。外媒不久前发布的一则视频让人会心一笑:冬奥会封闭区,一台机器人在工作时发现和它打招呼的外国人没有戴口罩。它立刻停下“脚步”,发出“请佩戴医用口罩”的提醒。


中国将一批批科技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媒体转播等领域,让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愿景逐步走进现实。美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选手玛丽亚·贝尔对冬奥村里的生活赞不绝口。“我感觉非常安全。这里的工作人员真的做得非常非常棒。我原本还担心过在餐厅一同进餐可能存在传染病毒的风险。但事实上,在餐厅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被隔开的自己的空间,洗手、消毒、戴口罩,去哪儿都觉得很安全而且有保障。”


图片

1月10日,就餐人员在媒体餐厅体验智能送餐服务。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摄


从“我”到“我们”,是不断增强的中国自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递着中国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在直播连线中,向演播室主持人“炫耀”自己买到的“冰墩墩”徽章、开幕式上精彩绝伦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式浪漫美学、外籍选手在冬奥村的一块大屏幕前跟着人工智能学起了太极……


图片

图为外籍人士打太极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引导员高举雪花造型引导牌,汇聚到“鸟巢”中央,凝结成一片大雪花,呵护着中间的奥运之火。正如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所说,这里所展示的不仅是“我”,而且是“我们”,展现“一起向未来”的人类共同情感。


图片及信息来源:北京冬奥组委、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