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证件号或手机号登录

还没注册账号?注册 >> 忘记密码 >>

奥林匹克,给我们带来什么?——记22位奥运志愿者“回家”主题沙龙

时间:2024-11-11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当天,北京奥运博物馆邀请22位奥运会志愿者来到馆里,举行了一个名曰“回家”的主题沙龙。

001

主题沙龙

记者在现场看到,22位志愿者分别经历了十七年间奥运大家庭的“不同时刻”:2008北京奥运会、2012伦敦奥运会、2014索契冬奥会、2016里约奥运会、2018平昌冬奥会、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和2024巴黎奥运会。

也许对普通人来说,成为赛会志愿者就是“我们在奥运会现场”的美好时刻。

0002

部分奥运服务志愿者合影

0003

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我们是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在奥林匹克的圣火下,我们欢聚一堂。”“我们是2012伦敦奥运会志愿者。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相识相聚相知。”“我们是2014索契冬奥会志愿者。这个舞台让我们成为志愿服务的实践者。”……一句句口号,充分表达了他们作为奥运会志愿者的心情。

活动间隙,记者随机采访了4位志愿者。奥林匹克,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一种“坚持”,选准了方向就要勇毅前行

主题沙龙上,记者首先遇到了北京城大名鼎鼎的双奥志愿者——人称“奥运小王子”的张文全。

“坚持”,是他给记者分享的奥运故事。

这个在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小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

奥运,让他开始接触奥运会吉祥物。从此走上奥运会吉祥物收藏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奥运收藏迷。

“我是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开始收藏的,至今已有24年收藏史。”张文全说,“正是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让我爱上了奥运吉祥物收藏,一路坚持至今,给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

这其中,最精彩的一抹是他精心收藏的吉祥物“宝贝”。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也即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官方吉祥物瓦尔迪开始,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张文全收藏的奥运会吉祥物足足有1000多个。当然,他收藏最多的还是曾经爆火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各种版本的,加起来有500多个,实现了大家羡慕不已的“冰墩墩自由”。

因为这个爱好,他还实现了朋友遍天下的愿望。

北京冬奥会期间,他和日本电视台记者“义墩墩”之间的互动,算是冰墩墩世界的一段佳话。

他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之间,也有互动。

2022年11月,张文全给巴赫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冰墩墩的喜爱以及冰墩墩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没想到巴赫主席2023年3月12日给我回信了,他对我成为双奥志愿者进行了鼓励。”张文全激动地说,“在信中,巴赫主席还用中文重申了他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说的话:志愿者,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中国朋友!”

巴赫主席的这封珍贵回信,张文全于今年2月4日把它捐给了北京奥运博物馆。当时他表示:这样,可以更好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004

活动现场

005

2024年5月19日,上海,巴赫主席给张文全签名

今年5月19日下午,张文全与巴赫主席在上海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相遇。这次相遇,张文全又如愿请巴赫主席签了名。

“历届奥运会,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一旦选准了方向,就要始终如一、勇毅前行。这,就是奥运会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张文全说。

一种“勇气”,人生第一次出国是在里约奥运会做志愿者

对于95后柯乐乐来说,奥运大家庭带给他的,就是“勇气”。

柯乐乐是土生土长的浙江温州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上初一。“那个暑假,我就守在电视机旁看奥运会的比赛,非常震撼,也很受鼓舞!”他说,“那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员呢?”

后来,随着慢慢长大,他也同时明白: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成为奥运会的一名赛事服务志愿者——这样,就能为奥运大家庭作奉献了。

006

柯乐乐与2016里约奥运会志愿者合影

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他等来了这个机会。当时,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因为很想成为里约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他在前期申请的一年半时间里给奥组委发了100多封邮件。

“最后,当我真正拿到那份Offer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非常激动!”柯乐乐告诉记者,“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就是去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在那里度过了至今最难忘、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里约,柯乐乐是一名赛事服务志愿者。他的工作,是在里约奥林匹克公园的公共区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做引导服务。

当记者问他:“成为奥运赛事服务志愿者,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柯乐乐脱口而出:“是‘勇气’!”

“在我18岁的时候,还很难想象自己能成为一名奥运赛事志愿者。”他表示,“当我21岁为此而来到里约时,我顿时觉得这真的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我更有勇气去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007

2016里约奥运会志愿者

这份勇气,让他更加勇敢,孜孜以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017年,第一年报考研究生失利,他并没有沮丧,而是勇敢选择考研“二战”,最终成功上岸,于2018年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他说:“考研‘二战’备考过程中,每有沮丧,我都用里约奥运赛事服务的经历鼓励自己,给予自己勇气,让那段极其难得的经历成为自己前进的‘永动机’。”

“我想,奥运赛事服务志愿者的经历,就是我这辈子的一笔巨大财富。”柯乐乐表示。

一种“自信”,奥运经历与工作生活相辅相成

甘肃小伙纪晨,目前在天津经开区工作。因为北京奥运博物馆举办的“回家”主题沙龙,他特意赶来了北京。

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纪晨是关东女子冰球馆的观众服务志愿者。他说这段经历,让他在其后的工作中多了一份从容与自信。

纪晨学的是日语专业。也是这份语言上的优势,让他顺利成了平昌冬奥会的一名志愿者。

008

纪晨在2018平昌冬奥会

在此之前,纪晨就有过志愿者的经历。2014年,他是南京青年奥运会的文化志愿代表;2016年,他又是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青年奥运会的语言服务助理。

纪晨告诉记者,在奥运赛场做观众服务志愿工作,需要“仔细”+“从容”。“就是小到引导服务、问路寻路、门票场次咨询,大到观众在场内发生突然摔倒、流鼻血等意外时,这些都是要去做临时性的突发处理。”他说,“所以对我来说,奥运志愿服务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

这样的临时性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志愿者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特别是在危机处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各种知识的储备与运用能力方面,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纪晨还觉得,自信也是每个人工作生活中最美的一面。“你自信的样子,真好看!我经常这样鼓励自己。”

实际工作中,纪晨从事的也是企业事务和公共事务性工作。“这需要我向大家展示并宣传一种正能量。奥运志愿者的经历,刚好可以让我从容地应对工作或生活类似的情形。两者相辅相成。”纪晨表示,“比如临危受命需要我临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或者与遇到困难的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亦或是需要处理大量文字信息时,因为有所经历,所以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坦然。让我在工作的专业程度上能够走得更深更广,也更有温度。”

009

2018平昌冬奥会志愿者

一种“传承”,世界需要更多志愿者

再过一个多月,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就将在法国巴黎拉开帷幕。本次“回家”主题沙龙,也请来了两位巴黎奥运会和巴黎残奥会的志愿者。

北京大学法语专业学生陈顺汶,就是其中之一。

010

陈顺汶(左)将成为2024巴黎残奥会志愿者

2022北京冬奥会时,陈顺汶还是一名高三学生。那时她觉得,正是有了众多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北京冬奥会才会给每一个人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

“我在大学里学的又是法语专业,本届奥运会又在巴黎举行。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申请成为巴黎残奥会的一名志愿者。”她说,“我想,这就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传承’!”

011

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是啊!奥运会赛事服务志愿者,既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也是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

据了解,仅在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就有1.8万余名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着开放、阳光、向上的青春风采。

而在北京奥运博物馆,还特地设立了一个区域:志愿者之家。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虽然无法像运动员一样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也是独属于青春的难忘记忆。”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奥运之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奥运博物馆‘志愿者之家’,永远欢迎大家‘回家’!”